首页    文化沙龙    第70期国杰文化沙龙:真人图书馆《苗培兴先生谈当代散文创作》 翟鑫修 国杰律师事务所 2025年03月04日 18:58 山东

当前位置:

 

      2025年3月1日下午,国杰文化沙龙第70期活动在济南银座晶都国际广场A座33楼国杰律师事务所圆满举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电力作协、山东省作协、省散文学会、省写作学会、省女散文家沙龙、省老年大学、烟台市作协、济南市作协、市阅读协会、周三读书会、张炜读书会、《万松浦》杂志济南读者俱乐部等机构的文学爱好者参加活动。

 

       在“真人图书馆”环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苗培兴老师分享了《当代散文创作》。苗老师著述丰硕,作品散见《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当代小说》《齐鲁晚报》等多家文学报刊,多次在国内文学大赛中获奖,散文《从诗文里走来的“秋柳含烟”》获第四届“讲好山东文物故事,守护齐鲁文化根脉”全球华人征文一等奖,散文《生命的春天》《我从黄土高原上走过》分别入选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和中学生题库,著有长篇小说《八年官司》(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在银色的月光下》、短篇小说《和盛斋》《钓鱼》《无家可归》、散文集《记忆灵魂的脉动》《我从黄土高原上走过》等。

 

 

      苗培兴老师结合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湖心亭看雪》,详细阐述“好散文对创作者的要求,首先是学养,其次是能力”。学养就是一个人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受此熏陶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体现着他的综合素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养丰厚之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就会更加全面和深刻,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更具前瞻性,更能敏锐地察觉其端倪,写出的散文,说理状物都会更加细腻、生动、清晰、有逻辑,如果修辞得当、字词精炼,又有真情实感,读之自然如品香茗,如闻芝兰。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为文者要久立天地之间,深入观察万物,博览三坟五典,以此陶冶性灵。苗老师认为,我们要观察大自然的四时变化,体悟“道”的无形与存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天地大道参透世间万象。我们要深而广地阅读儒家经典、朝代正史、先秦百家、诗词歌赋,更要多欣赏文学、绘画、书法、戏曲、音乐等艺术作品,以此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精准深刻地记录时代生活以及当代人的思想和情感。

 

 

      苗老师认为,写作能力是天生也是后养的,学养并不等同于有能力,二者需要通过学习、积累、实践获得,兼而有之才能写出好散文。在同一事物面前,作家应该比普通人更善良、更果敢、更坚定、更具有批判性和斗争性,内心才会更敏感。心浮气躁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即使费劲周折写出来,也必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粗陋肤浅,没有灵性,没有思想火花,没有感染力。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苗老师认为,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对文章结构、思路、文字要反复打磨,如同工匠制作陶器须经反复塑造、揉捏、烧制才能成功。写散文要清空杂念,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捋顺思绪,找出源头,看清脉络,析辨关系,在文思锤炼中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用学识经验把事物的内外看清写透,总结事物的内在意蕴,形诸笔端,感动他人,启迪他人——正所谓“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

 

 

       苗老师在谈及散文写作中的选材时指出,写作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外物的认知及其给予我们的感动,因此应该“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围绕主题精心构思,潜心思索,不受时空所限——看似云淡风轻,实则句句扣题——这就需要平时多读、多写、多观察、多实践、多积累。

 

 

      苗老师认为,好的散文作品,功夫在文外,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学养自然就会深厚,对事物自然就会有独到的审美视角和见识,加之锻炼和实践,表达主题的笔力自然就会更强,文字就会自然而然地文采飞扬,散文就会自然而然地有气象,达到“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的境界。

 

 

      苗老师以自己的散文《落去的繁华》《生命的春天》《从诗文里走来的“秋柳含烟”》《南丰祠,一盏穿越时空的明灯》为例,讲述了散文创作中的结构搭建、起承转合、前后照应、层次递进、想象比拟、虚实结合、铺垫衬托、烘托渲染、抑扬顿挫等写作方法和技巧。

 

 

       讲座结束时,苗老师朗读了自己当天刚刚创作的三首五言绝句:青龙抬头,细雨霏霏,瘦枝瑟瑟,布谷声声。因未时余讲座《散文漫步,创作卮言》,故晨读《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两文以备——青龙举首轻,枝瘦杜鹃鸣。晓雨拍窗细,问余陶柳情。雪雕湖心亭,映月玉晶莹。毳衣火炉暖,心神冰雪同。幽潭水色清,鱼在空中行。悄怆胡来哉?谪人言己情。

 

     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表示受益匪浅。国杰文化沙龙秘书长翟鑫修表示,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过“文如其人”——文章的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气质、思想具有相似性。读苗老师的散文、诗歌和小说,我就在想:他为什么如此全面和优秀呢?据说明天暴雪将至,但今天天公作美,中午还是乌云密布,苗老师精彩讲座结束后,我此时的心情,也正如此刻的天气一样“拨云见日”——他的文章写得好,属于“一果多因”:读书多而细,起点高——《文赋》《文心雕龙》《人间词话》中的理论观点信手拈来;写文章愿意下苦功——谋篇布局、起承转合、铺垫烘托、虚实结合……都是匠心独具;阅历广,厚积薄发——学声乐,九岁开始登台表演。担任过多年数学教师,备课充分严谨,表述条理清晰。搞科研能获大奖,下海经商创办两家公司……这些丰富的亲身经历,不都是鲜活生动、随用随取的“素材库”吗?国杰文化沙龙两期“真人图书馆”,苗老师四个小时全情投入地授课,干货满满,我们没有机会现场聆听他一展歌喉,但我在短视频里看到他的舞台表演,感觉很可能是他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激发了自己的文学创造力:读他的作品,真的能感受到恰到好处的节奏和韵律感、精准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对文化内涵的视野拓展和深度挖掘。文确如其人,人实超其文!

 

 

      李广聚书记表示,两周前听过苗培兴老师的课,今天终于又把他盼来了!他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神秘,当过老师,搞过科研,走遍神州大地,近些年又潜心于散文研究与创作。他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有声有色。他说散文如同灵动的写意画,笔触自由洒脱,以真情实感为墨,描绘生活中的点滴感怀,而小说则似精心雕琢的工笔画,构建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在真实或虚构的世界里展现百态人生。他分享写作经验时,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入手,引导大家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在120分钟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离开过座位。在这片文学的田野里,苗老师播下的种子正在积蓄力量,相信不久便会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成长为一片片繁茂的文学之林。

 

 

      付桂香会员表示,今日再听苗老师授课,深感“知人论世”与“景语情语”之妙!他赏析《小石潭记》与《湖心亭看雪》,分享散文创作经验,使我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心灵与文思均受洗礼,受益匪浅。

 

 

      穆宝忠书记表示,真是幸运!今天下午又一次在国杰文化沙龙聆听苗老师讲散文。两次听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尽显文学艺术修养。赏析柳宗元《小石潭记》和张岱《湖心亭看雪》,其中的关键字词都讲得细致到位。他谈到对散文创作者的要求,我对此深有体会,这与做科研工作是相通的,缺乏学养干什么工作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苗老师还分享了他的散文集《记忆灵魂的脉动》中的文章《落去的繁华》和《生命的春天》,通过描写与一位老同志的人生交集及其精神状态的三次强烈反差,揭示了当前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最令人折服的是,两篇文章的结尾都是"朝眼前这片山林望去……",形相似,意不同,读后余味无穷!真想麻烦苗老师多给我们讲几次课。听他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感谢国杰文化沙龙的精心组织和热情接待!

 

 

      秦义玲会员表示,自从上次听了苗老师的精彩讲座,收获满满,感觉很幸运。回家对着台历看下次讲座的时间,很不巧——我要回老家值班伺候老母亲,为听课我特意和五姐换了班。上次来听讲时,银座晶都国际大厦路边的迎春花含苞欲放,此时已成“金色瀑布”,热烈奔放,煞是喜人,几只蜜蜂正在采花蜜,我打开手机录下了这美丽的春景。苗老师今天到场比我早,逐字逐句讲解《小石潭记》,哦,原来柳宗元的内心就是那个小石潭!《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写出“无我之境”。苗老师的散文《落去的繁华》《生命的春天》都是写生命的,虚实结合的手法,精彩感人的文字及其背后的故事,让人感动和佩服。苗老师口才极佳,幽默风趣,思维缜密,读书很多,学养深厚,阅历丰富,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彩。为了这两次讲座,苗老师这样的大作家,不仅精心准备讲稿,还为我们破费购书赠书,让我们心里满满的感动和温暖!他的人品学识成就他的文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用一首小诗表达一下我的心情——雨润新程龙首昂,迎春破雾绽金黄。丝丝玉线织春景,缕缕清风送暖香。闲赴讲堂寻妙理,静听潭记品华章。且思生命如春日,不负韶光意气长!

 

 

     本期沙龙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国杰律师》杂志主编王云霞老师主持。国杰文化沙龙坚持“名家名著名篇”与“同题作文”相结合的特色,2025年第二季度写作主题是“生态”,诗词、散文、微型小说均可,欢迎积极投稿,收稿截至6月1日。来稿请认真审阅校对后发送至编辑部邮箱tongyuanBph@163.com,《国杰律师》杂志的《国杰文苑》专栏将择优刊登,期待新老朋友常来欢聚畅聊。

第70期国杰文化沙龙:真人图书馆《苗培兴先生谈当代散文创作》 翟鑫修 国杰律师事务所 2025年03月04日 18:58 山东

创建时间:2025-03-0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