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下午,国杰文化沙龙第56期活动在济南银座晶都国际广场A座33楼国杰律师事务所圆满举办。
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作协、省卫健委、省散文学会、省写作学会、省商职学院、山东女散文家沙龙、济南市作协、市阅读协会、周三读书会、张炜读书会、阳光读书会、《万松浦》杂志济南读者俱乐部等机构的文学爱好者参加活动。
在“佳作欣赏”环节,济南市作协会员秦义玲分享了滨州市作协原主席李登建先生的散文《沉积或飘逝》(散文四题)。
李登建先生一九五八年生于滨州邹平,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一级作家,省作协首批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天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青年文摘》《读者》《中华活页文选》《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散文精选》《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散文卷》《百年中国散文经典》《世界美文观止》等报刊,《千年乡路》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出版散文集《黑蝴蝶》《黑火焰》《黑阳光》《平原的时间》《礼花为谁开放》《血脉之河的上游》、长篇人物传记《谭嗣同》《画家乍启典》《大地为鉴》《最后的乡贤:郭连贻传》等,曾获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奎虚图书奖、山东文学奖、中国当代散文奖等奖项。
乡土散文《沉积或飘逝》中的《又起门楼》《少一把椅子》《“借花献佛”》《三通》四篇短文,聚焦父老乡亲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场景,展示他们的善良、质朴、自私、狭隘:
……我盖北屋那几天,向和的老伴不时蹲在大门口,瞅瞅,望望,她什么也不说,其实是看我的屋、墙会多高,我懂得这些,向匠人提出要求,主屋和院墙都不要超过她家。她眉梢眼角都是笑,见了我很亲热地喊“叔叔”。现在门楼突然往上蹿了一截,她脸立刻就拉长了。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那门楼并没有直上云天,而是和我门楼的高度差不多。站在他那边看,他的门楼略高,我的门楼略低;若站在我这边看,则是我的门楼略高,他的门楼略低;只有站在中间,才能看出比我家的门楼高出一丁点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一丁点儿。处理得太艺术了,太巧妙了。我站在这边看看,又站在那边看看,再到中间凝视一番,我打心底里赞叹乡村的智慧,也折服于乡村的宽厚。
……曾听到一些忠告,千万不要回老家居住,左邻右舍,老亲新戚,你和谁近和谁远,关系不好处理,时间一长,陷进去,麻烦大了。我想,我又不在老家常住,与人交往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就把这类忠告当成了耳旁风。实际情况也是回去的次数并不多……然而,即使如此,还不到两年,我已感觉搅在一泥淖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回村闲居,使我家族内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
……不同于我那一生窝囊的叔叔,登勇这些年一直在咬着牙挣扎,他要活出个样儿……兄弟们在慢慢接受他,这与哥哥的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形成了对照。可就在这时候,我回来了,族里兄弟们又呼啦啦向我这边倾斜,向哥哥这边倾斜。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心里竟也跟着不好受了,且隐隐地疼。我开始反思,我觉得我欺负了一个最弱势的人,我伤害了一个不该伤害的人。他刚从黑暗的渊底爬上岸,我又一棍把他打了回去。我的残酷、凶狠不可原谅!我对他来挣我的钱也没了怨恨,他是为穷所逼,一时“糊涂”,并非不重亲情;这是他的劳动所得,合理合法,没有什么不应该。何况他为此牺牲了自尊,那段日子他在工地上推灰运砖,一个人顶两个人,那么卖力,好像自己是劳改犯,他是在弥补什么吗?工程结束的时候,他站在我的对面,红着脸说,哥,以后有体力活,喊我一声!
……我们回来时见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子站在院子里,刘书说这是他老婆,给他打下手,这个活得两个人干。我订活时刘书可没说这个呀……这意味着我得再支一份工钱,但来了就得留下……刘书身材矮胖,腆着将军肚,平时这肚子给他增添了几分气派,贴瓷砖它却成了累赘,特别是贴墙根的瓷砖——这回轮到他当蛤蟆了——他蹲在地上,肚子里的蛤蟆被压扁,腮帮子却鼓起来……这时候他眯起一只眼,那束光就像打出去的墨线,把没冲齐的地方调整过来……贴两块瓷砖他就要抽支烟……他不慌不忙,从容镇定。磨蹭到下午四五点,那样拿一天的工钱才心安理得。
……水叔走时我跟到院外,向他请教怎么支付给刘书工钱,我担心他们不收。水叔大笑,说我太书生气。哈哈哈,他们不收?你给再多他们也敢要。他说去年他装厦檐就是包给刘书的,可被刘书坑得不轻……现在村里都这样,认钱不认人,大光开小卖部,他三奶奶去拿了个灯泡,也要钱。我听了,一股凉风从我脊梁沟溜过。
……水叔说,你这个活太小,他收钱可能不好意思,不收钱又觉亏得慌,所以干脆说忙,过不来。哦,我若有所悟……一切征兆都在显示,这个小村在渐渐凋敝,沉沉暮气笼罩在村庄上空。而比这更可怕的是,乡村古风不存,比如邻里互助、忠厚传家等传统的丢失。当然,也不必过于悲观,肯定还有一些美好的东西是不变的,就像这块土地的颜色、气味一样,再大的雨水也冲不走。
李登建先生就是用这样流畅又不乏沉重的笔调,叙述对故乡的无限牵挂和眷恋,以深切的平民情怀关注着故乡的底层“小人物”。他写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忠厚勤劳,也写他们生活艰苦中的无奈选择、唯利是图——对故土文化与乡村生活的真实呈现,对淳朴民风的式微深深忧虑,情感如同那土地一样厚实,但是疼痛也从那深厚的土地里爆发出来。
李登建先生的文字感染力使人愉悦,描述的场景有时却令人无语甚至心痛。读他的散文,好像回到了记忆里的乡村——这些文字质朴憨厚,远比那些天花乱坠、虚无缥缈的美文更接地气。一味地歌功颂德,并不是一个好作家。写实是责任,写丑是良知也是爱。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真诚,变得淡漠?人性为什么变得丑陋?美丑相伴在故乡就这样冲突着。
李登建先生希望唤醒更多的人来改变,将美好生活中的“瑕疵”剔除;唤醒社会底层人的觉醒,进而奋发图强——这便是文学的唤醒意识——这也许是他在回望和怀念中最好的表达,对故乡最深的爱,也是他心灵最畅快的倾诉。
在“古文今读”环节,国杰律师事务所行政主管、国杰文化沙龙秘书长翟鑫修分享了《左传》中的两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和《曹刿论战》。
左丘明(公元前502-422年),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曾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熟悉诸国史事,深刻理解孔子思想,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作品。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后二者是从政治和思想角度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以丰富的历史材料诠释《春秋》,“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史料。其敢于直言不讳,文字翔实生动,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是中国古代首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的杰出代表。
《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讲述郑庄公与胞弟共叔段为争夺国君权位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斗争。文章把发生在2700多年前的这一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具体可感地呈现眼前,使我们仿佛进入时空隧道,看到了相关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争权夺利的尖锐和残酷。
《曹刿论战》讲叙了曹刿向鲁庄公建言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使弱鲁战胜强齐的故事。文章阐释了在平时只有“取信于民”,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策略,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把握住反攻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出其不意,以小敌大。毛泽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对此作了军事学的精彩评论。
作者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巧妙运用比照、映衬技法,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其抗敌御侮的责任担当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其机敏持重。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叙事写人绘声绘色,生动刻画出曹刿的深谋远虑和坚定自信。
中国作协会员、槐荫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处处长徐可顺先生表示,秦义玲老师的分享,让我对李登建老师的乡村写作风格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明白了自己写作的弱点所在。翟秘书长博闻强记,《左传》等古典文学底蕴深厚,所选篇章都已进入中学课本,典型性、代表性都很强,于我来说,起到了温故知新效用。为国杰文化沙龙点赞!省卫健委调研员张学强先生表示,今天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重温了旧学,又增长了新知,受益匪浅!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军军务处原副处长李广聚先生表示,自己18岁之前也生活在农村,对李登建老师的文章感到很亲切,场景很熟悉。他散文的独到之处,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致描写,真实感人,在今后的写作中一定借鉴。我在中学时学过《曹刿论战》,而且至今还能背诵,但是对文章并没有真正理解,通过翟秘书长的深入讲解分析,加深了我的认识。毛主席曾经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今天温故知新,其意义也就在这里。
山东写作学会会员李荣莲女士表示,感谢秦老师和翟秘书长的精彩讲座!李登建老师的散文非常朴实,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描写都非常到位,对我们写作很有启发。翟秘书长讲古文非常生动有活力,很走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当前世界局势动荡背景下学习《左传》,我感觉具有非凡的教育启蒙意义!
本期沙龙由《国杰律师》杂志主编王云霞主持,副秘书长鲍培华现场摄影录像。沙龙进行时、结束后,“国杰文化沙龙”“国杰读书”微信群里,现场照片、视频实时发送,交流探讨同步反馈。
国杰文化沙龙始终坚持“名家名著名篇”与“同题作文”相结合的特色,2024年第三季度的写作主题是“旅途”,诗词、散文、微型小说等均可,收稿截至9月1日。欢迎大家积极投稿,来稿请发至邮箱tongyuanBph@163.com,期待新老朋友常来欢聚畅聊。